一, 以非暴力原则中的“博爱”的普世价值,重塑我们的信仰。
非暴力原则中的核心价值是——“博爱”。它与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观一样, 是不分时空, 不分人种而普遍存在的,是终极性的关怀。而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人为地扩大了阶级矛盾,强化阶级仇恨。在中国大陆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由于长期接受以阶级斗爭为纲的“共产党文化” 熏陶,对自己人可以春天般的温暖, 但对敌人则要爱憎分明, 愈仇恨革命性愈强,对敌斗争自然可以不择手段,谈不上非暴力了。而“博爱”视全人类为一个共同体, 视每一个人都有善的一面, 认识到个人的解放与幸福,只有在全人类的解放与幸福中才能永久地实现。“而暴力会将社会共同体与兄弟之谊搉毁无余。社会不再有对话,只有独白。暴力最后打败的只能是自己。它只会让幸存者心存苦痛,而让作恶者心如铁石。”“暴力不道德是因为这种方式旨在侮辱对手,而非赢得对方的理解。它寻求的不是改变而是消除。暴力不道德,因为它让爱荒芜,使恨繁荣”(马丁• 路德.•金语) 。我们要用“博爱”这种大爱来分化对手,来感化对手,来改变对手,化敌为友。“博爱”不是懦弱,而恰是这种发自內心的爱,大大地增加了我们自我牺牲的勇气。我们不再是用我们的小暴对付对手大暴的弱势群体了,我们是用我们爱与善之长,来对应对方的恶与恨之短。爱的信仰可以使我们勇敢地承受对手的打压迫害。就是高墙电网内的牢房,我们也只当作休息的驿站;当作锤炼的学堂;当作“新郎进入新娘的洞房” 。甘之如饴。用非暴力原则中旳“博爱”来建立我们的道德高地,来重塑、统一我们的信仰。
二, 以非暴力原则中的“对事不对人”行为方式,明确我们努力的目标。
因为爱,我们斗争的目标是改变那不合理的制度、不平等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具体的游戏人。在我们对立面的游戏参与者也需要因我们的爱而移除疑惑、紧张、不安与恐惧之感,而我们也因此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我们想要打败的是邪恶,而不是那些成为邪恶牺牲品的人们” ,我们“并不是要打败或者侮辱对手,而是赢得理解和友谊。其目标是救赎与重归于好”(马丁•路德•金语)。暴力反抗只会给善于“引蛇出洞”的对手用更大暴力来镇压的借口,而我们将用这非暴力的意志与行动去割断那憎恨之链,去中止那恶的循环,去停住暴力的轮回。
三, 以非暴力原则中的“坚忍平和”心态,提升我们的力量。
因为爱,我们可以有一个坚强宽忍、心平气和的心态。有这个心态才能战胜暴力实施者通有的亢奋、浮躁、偏激、易失控的心魔;有这个心态才能善待自己的朋友,宽容别人的缺奌和过失,也乐见超越自己的强者;有这个心态才能懂得每一个角色都要有人去扮演,因而既不自卑,也不用自己角色的标准来衡量别人角色的得失;有这个心态,才可能闲定自若地去做内在修养的功夫,对内升华自己的人格力量,对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非暴力的力量是无限的,“当这种非暴力包容一切时,任何事情都会发生改变,概莫能外”(甘地语)。
四, 以非暴力原则的丰富表现形式,找到我们胜利的路径。
“非暴力反抗者在身体层面对暴力听之任之,但它的思想和情绪却奔涌不息,不断想去说服对方认识自己的错误”(马丁•路德•金语)。非暴力原则就是合法斗争的原则。利用言论自由的合法权利,去大声公开地讲真话,去参加各种建议书、呼吁书、公开信、宣言纲领的签名活动,去网上一现身手……;利用结社自由的合法权利,结成多样的团队,集体力量总是1+1大于2;利用游行、示威、集会的合法权利,去办讲座、去“散步”、去请愿、去打出自己的标语……;利用司法诉讼的合法权利,去告状、去申诉……;利用宗教信仰自由的合法权利,去传教、去练功、去参加教友们自己组织的宗教活动……;利用选举自由的合法权利,去游说代表,并积极使用自己手中的一票。外国非暴力反抗强权有人总结出一百九十多种战法。启发我们的智慧吧,通过不断去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丰畗多釆的非暴力斗争方法,滴水穿石,水到渠成,到达那胜利的彼岸。
北京 查建国 联系电话010-52171789手机1581153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