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主党京津党部副主席、中国民主党联合总部第一任轮执主席查建国先生
看了本文题目,有人会纳闷:救灾与“六四”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不是“关公战秦琼”吗? 眼下是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总书记亲赴四川纪念大会,所有媒体铺天盖地发表纪念文章。其主流是“坏事变好事”,大灾难也是宣扬执政党出成绩的大机遇。而相隔不到一月的“六四”20周年纪念日,官方媒体却一字不提,民间纪念活动也受到严厉打压。(当然境外的纪念活动就鞭长莫及了。)这是因为“六四”纪念日会引发人们对历史真相及人权等普世价值的讨论,进而引发对不进行“政体改”的“稳定”局面之震荡。纪念活动如此掌控,就万事大吉了吗?救灾与“六四”之间就没有联系吗?这种联系起码可以讲四点:
一, 一年前,大震突至,全国媒体总动员,不畏艰险,亲临一线,及时报道,深入挖掘,这对动员全国众志成城救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20年前,大陆主流媒体对学生运动的“中性”报道,就足以鼓舞了多少人的勇气!而境外媒体的报道更是“六四”狂飙的助力器。现在,表彰舆论对“自然突发事件”之功劳,就不怕受到鼓舞的媒体在一旦发生“政治突发事件”时也要起作用吗?
二, 一年前,四川等地救灾活动与历年救灾活动的一大变化,即民间力量的大规模自发介入。 成百上千的民间组织,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自发涌入灾区救灾。这是中国公民社会崛起的“演练”。而“六四”正是公民社会要突破铁幕的一次伟大实践。“六四”失败了,但救灾这样的“演练”多了,就不怕今后一旦发生“政治突发事件”时,公民社会显现决定性的力量吗?
三, 一年前,地震危难之刻,中国军队与灾民血肉相连,深得民意。这是给军队广大官兵又上了一堂与人民一条心,就会军民鱼水情的教育课。这种教育课上多了,军队还会如“六四”凌晨那样,面对无数的平民百姓开抢吗?
四, 纪念救灾,大家都在讲“生命的可贵”,以人为本的意义。而“六四”之悲剧,就是把执政党的理念放在人的生命之上,是以维护某党执政地位为本的一次血腥的镇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渐变的历史过程中逐步深入人心,一旦突变到来,政府与民众之间还会出现如“六四”那样血淋淋的对抗吗?
在“后极权时代”,执政者两个执政“基本点”:一是抓经济与民生,二是政治严控。用邓公的话讲,就是“两手都要硬”。今年是所谓“二十周年纪念日”敏感年,对救灾与“六四”天壤之别的纪念活动就是其表现。但“这手”对“那手”,就没有联系,没有冲击吗?这种联系,这种冲击,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是防不胜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