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9 月, 2023

《美國之音》報導:民運人士呼籲兩岸簽署和平協定

-

《美國之音》報導:民運人士呼籲兩岸簽署和平協定

   徐文立(资料照片• 《美国之音》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國之音》報導:民運人士呼籲兩岸簽署和平協定

   http://www.voanews.com/chinese/2009-09-27-voa21.cfm

   記者: 申華 

   華盛頓

   Sep 27, 2009

   流亡海外以及海峽兩岸的民運人士呼籲臺灣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儘早簽署兩岸和平協定。有台海問題學者提出,要促成兩岸最高領導人見面,“見面三分情”的政治效果不可低估。

   *民運三人士發出公開信* 

   中國民運人士徐文立(資料照片)

   流亡美國的中國民運人士徐文立、臺灣前立法委員和民運人士錢達,以及中國大陸民運活動人士9月25號發表致臺灣總統馬英九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公開信,這封信了得到海外和兩岸三地眾多人士連署。公開信發起人表示,英文譯文近期還將登在紐約時報上。

   公開信簽署人之一、臺灣前立法委員錢達對美國之音說,公開信發表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只有幾天,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也不遠。信件敦促北京和臺北最高領導人順應中華民族整體願望,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正式宣佈長達80餘年的中國內戰徹底結束,勇敢邁出歷史步伐,爭當中華民族的“歷史功臣”。

   *首先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

   公開信提出,簽署和平協定前首先要通過先期談判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錢達說:“我們認為,建立軍事互信是兩岸簽署和平協定的第一步。如果雙方軍事都沒有互信的話,和平協議也不可能簽訂,簽訂也是假的;和平協議簽訂的同時,軍事互信機制建立是和平協定更高的保障,明確的保障。”

   公開信提出,要在“一中、兩憲、兩府”的基礎上互不否認,所謂“一中”是對於幾千年來一個中國的繼承,也是對未來中國和平統一的承諾;“兩憲、兩府”是指北京和臺北政府分別在大陸和臺灣實施各自的憲法。

   *堅持臺灣基本價值觀*

   錢達還說,簽署兩岸和平協定不等於放棄臺灣經驗。他批評馬政府多年來在向大陸弘揚臺灣民主經驗方面曖昧,不敢堅持臺灣的成功經驗。他說:“我覺得馬政府在同中國大陸接觸的過程中一直到現在連臺灣最有利的部分都不敢提出來,好像認為,同中國大陸互動後臺灣的經濟會好轉,並把這一點變成我們的主要訴求。”

   公開信提出了“中華第三共和”“主權在民”的基本理念,即“公民有業、有股、有產”。

   *專家提出“見面三分情”*

   政治評論家湯本多年研究美中台關係,現任美國克萊蒙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他說,民運人士推動兩岸關係有他們的善意和良好願望,不過他認為,兩岸關係進一步穩定的切入點是儘快促成“馬胡會”。他說:“作為一個多年來從事美中台關係研究的專家,我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由馬英九和胡錦濤直接接觸更為重要,因為直接的接觸能夠產生良性的互動。”

   湯本說,依據他的親身經驗,海峽兩岸領導人只要見上一面,那麼“見面三分情”產生的效果將不可低估。湯本說,他本人當年就曾秘密主持過陳水扁政府兩岸政策首席顧問之一、胡錦濤的臺灣問題智囊團高級成員、以及美方人員之間的會晤,各方見面後交談甚歡,一笑泯恩仇。他說,這種私下良性會晤在陳水扁任內沒能繼續,不過,馬英九高度重視連戰、吳伯雄等臺灣政要同胡錦濤等人的會晤。

   關鍵字:徐文立,錢達,民運,公開信,和平協議,胡馬會,兩岸關係 

   

FOLLOW US

0FansLike
3,869FollowersFollow
0SubscribersSubscribe
spot_img

Related Stories